2004年聖誕節翌日,南亞大海嘯爆發。受災地區水源,嚴重污染。災後飲用水,成為民生急切解決的難題。價值三百美元的「野外求生濾水壺」,應運而生。說明書標示:「縱使溪間或山泉的水不潔,只要經濾水壺過濾,水中的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、微生物…隨即濾掉,適合直接生飲」。果然其門如市,生意大做。試問人怎能一日無水?短暫的口渴,稍後補充,尚可忍受。但無水可飲,生死猶關,怎辦?

亞伯拉罕的妾侍夏甲,因與主母(亞伯拉罕的妻)撒拉不合,被逐離開家園。某日清早,亞伯拉罕拿餅和一皮袋水,給了夏甲,把餅和水搭在她肩上。打發她帶著孩子以實瑪利,離家遠去。茫茫前路,母子孤苦無依,多麼淒慘!

一皮袋水,兩母子同享,終有喝盡的時候。在別是巴的曠野裡,母子迷路,不辨方向。曠野荒涼,無水無食,皮袋的水用盡,隨後就會乾渴而死。母親把孩子撇在小樹下,自己走開約一箭之距離,相對而坐,說不忍見孩兒死,就放聲大哭(創21:14-16)。

世事幻變,人情冷暖。在我們的身旁,不時會發生突而奇來的事故。當我們遇到危難,身旁的援助,相應出現。溫暖的感覺猶然而生,周圍的知己友人,誰不感激?他們在冰雪中,送上炭火保暖;在乾渴中,遞上涼水滋潤。好是好的,但是逆境難關,不能長期倚仗別人的接濟和協助。需要自強,衝破困局以求再生。動力從何而來?朋友的幫助,如同「一皮袋的水」,總會有喝光的一天。夏甲從亞伯拉罕手中,得來的水,到了用盡之時,痛哭垂淚。無水的苦況,人在荒蕪之地,何處得援助,以脫險境?
探險隊在望眼無邊際沙漠中,缺水前行,不知何時能去出沙漠。大家無力前進,想著就地放棄,渴死也罷。這時隊長說:水尚有一壺,可喝以解目前。但前行不太遠,就能出沙漠入鄉鎮。再堅持多一會,舉起手中水壺,搖晃鼓勵隊員,打氣加力。求生的鬥志,因有一壺水作支援。無望中的隊員,點燃出希望。終於走出了沙漠,隊員擁抱,喜極而泣。想起隊長手中的一壺水,打開瓶蓋,倒出來的,是一壺沙。…難關得以克服,全因為內在心靈的動力。這種無形的動力,往往勝過,外在有形的物質(一壺水)供應。

夏甲在缺乏無助時,「看顧人的上帝」(創16:13) 在她面前出現,使她的眼睛明亮,看見一口水井(創21:19)。夏甲便去將皮袋盛滿水,給童子以實瑪利喝,自己也喝…。母子的性命得以存活,孩子隨後漸漸長大,成為大族(阿拉伯民族),組成一國。人間的幫助如皮袋的水,極其有限。上帝的愛猶如活水湧流的井,川流不息,不乾不竭。人一生憑藉活水,取之不盡,隨要隨有。

親愛的讀者,你今生在世,雖然活在家人和朋友的關顧中;也勿忘向看顧人的上帝,支取活水。(約4:7-30)耶穌當日在雅各井旁,向撒瑪利亞婦人談論「活水」,叫婦人相信耶穌。因為活水江河,是從主耶穌身上,傾流而出。讀者勿猶疑,請你今日相信主耶穌,讓心靈永不飢渴。已信主的讀者,也請你作活水的推介。不單在有需要的親朋中,給予「一皮袋水」(關顧支援),也引領他們到「活水井旁」(教會),主耶穌的面前來。相信主,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主。誠心所願。
主 僕 蘇成銶
一二年五月十三日